,科就是程式的意思,也就是规范的意思。 ,就是礼仪。 ,汉桓帝亲祠老子于濯龙,文厨为坛,饰淳金扣器,设华盖之座,用郊天乐,这表明当时的斋醮祈祷已经有了坛和供器,并且有了音乐。此外,东汉时的太平道已有向天祈祷和称谢等仪式;天师道亦有“涂炭斋”、“指教斋”等斋仪。这些仪式虽然简单,但已具备了科仪的雏形。 科仪逐渐形成了整套的仪范和程式,比如《洞玄灵宝道学科仪》等书中详细描述了包括言语、讲习、禁酒、忌荤辛、制法服、巾冠、山居、斋、醮、燃灯、奏章等在内的多种科仪形式。 ,《要修科仪戒律钞》详细记录了传度仪范、奉道仪轨、各种斋法、戒律、殿堂造设等多方面内容。张万福和杜光庭等道长在原有的道教科仪、经戒法传授基础上,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和增删,道教科仪至此丰富和完备。 ,主要目的是祈求神灵的保佑和帮助,以及表达对神灵的感恩和敬意。如:祈福、庆贺、禳祸、消灾解厄、祛病延寿、祈保平安等。阳事科仪可能包括诵经、焚香、献供、步罡踏斗、念咒、礼拜等环节。信众通过参与科仪,不仅表达对神灵的虔诚,也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指引。 ,旨在超度亡魂、寄托哀思,并帮助亡者在来世或灵界得到安宁。如:度亡生方、炼度施食、摄召亡魂、施食炼度等,为亡魂提供精神和物质上的滋养,帮助他们在灵界得到安宁。阴事科仪中可能包括设立灵位、念诵经文、焚化纸钱、进行法事等环节。这些仪式不仅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也反映了道教对生死轮回和灵魂救赎的宗教观念。通过阴事科仪,道教信徒希望帮助亡者在灵界得到安宁,并为他们在来世的转生创造有利条件。 它作为沟通神人的桥梁,使信徒的祈愿能够传达给神灵并得到回应。 ,科仪作为一种教化手段,通过具体的仪式和规程对信徒进行引导和教育。 科仪还承载着传承道教文化的重任,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科
仪
一、科仪的起源与发展
东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唐代是道教科仪发展的重要时期
二、科仪的分类与内容
阳事科仪是为生者举行的宗教仪式
阴事科仪是专为逝者举行的宗教仪式
三、科仪的功能与作用
首先,
其次
最后,
四、科仪的现代意义
文字整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