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原饮,原名达原散,在中药方剂中属于和解剂,被收录于首批《古代经典名方目录》。方由槟榔、厚朴、草果仁、知母、芍药、黄芩、甘草组成。

达原饮的出处

本方出自明代的《瘟疫论》,原文记载为“温疫初起,先憎寒后发热,日后但热而无憎寒也。初得之二三日,其脉不浮不沉而数,昼夜发热,日晡益甚,头疼身痛。其时邪在夹脊之前,肠胃之后,虽有头疼身痛,此邪热浮越于经,不可认为伤寒表证,辄用麻黄桂枝之类强发其汗。此邪不在经,汗之徒伤表气,热亦不减;又不可下,此邪不在里,下之徒伤胃气,其渴愈甚。宜达原饮”。

原方用量为“槟榔二钱,厚朴一钱,草果仁五分,知母一钱,芍药一钱,黄芩一钱,甘草五分”,服法为“水二盅,煎八分,午后温服”。

达原饮的方义功效

本方具有开达膜原、辟秽化浊的功效,主治温疫秽浊毒邪伏于膜原,证见憎寒壮热,或一日三次,或一日一次,发无定时,且伴有胸闷呕恶、头痛烦躁、舌边深红、舌苔垢腻,或苔白厚如积粉等。

《瘟疫论》中对本方的方义解释为“榔能消能磨,除伏邪,为疏利之药,又除岭南瘴气;厚朴破戾气所结;草果辛烈气雄;除伏邪蟠踞。 三味协力,直达其巢穴。使邪气溃散,速离募原,是以名为达原散也”。

因此方中以槟榔为君药,破气消痰,使邪速溃;以厚朴和草果共为臣药,厚朴芳香化浊、理气除湿,草果辛香辟秽、化浊止呕,二者能助槟榔疏利气机、逐邪化浊;由于疫疠之邪易化火伤阴,因此以白芍、知母和黄芩共为佐药,既清热滋阴,又可防辛燥药物耗散阴津;最后以甘草为使,清热解 毒的同时又调和诸药。

全方以气味辛烈的槟榔、草果、厚朴三药为主,到达燥湿辟秽、杀虫、破结、截疟、除瘴的效果。然而瘟疫之邪内郁成热,最易伤津劫液,故以黄芩、知母、芍药清里热、保津液、凉血和营作为辅助。诸药合用可共奏开达膜原、辟秽化浊、清热解毒之功。

达原饮的应用

本方最初是为治疗温疫秽浊毒邪伏于膜原而设立,但在《瘟疫论》、《广瘟疫论》和《幼幼新书》的记载中表明,达原饮对温疫、腹痛、脾胃病及小儿厌食症等多种病症有效,这也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理论。

加减使用:若有胁痛耳聋、寒热往来、呕而口苦,原方加柴胡;若有腰背项痛,原方加羌活;若有目痛、眼眶痛,鼻干而不得眠,原方加干葛。

在现代临床的应用中,达原饮加味对于温疫邪伏膜原 的初、中期效果显著。

除此外,本方对于治疗急性肺损伤、内伤发热、感染性发热、慢性肾功能衰竭、重度急性胰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小儿流行性感冒、小儿沙门氏菌感染、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肺脓肿,以及失眠,都具有良好效果。

文字整理/华妘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