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捶胸顿足”出自元代萧德祥《杀狗劝夫》:“我衷肠,除告天,奈天高,又不知,只落的捶胸顿足空流泪”,表现为用拳头捶打胸膛又跺脚,常用来形容万分悲痛、焦急、无可奈何的样子。《三国演义》中也有这样的描述:“孔明说罢,触动玄德衷肠,真个捶胸顿足,放声大哭。”
艺术来源于生活,很多电视剧里,有些人悲痛不能自已而用手捶打自己胸口的,也有被气得直跺脚的,但这又与中医有什么关系呢?
先来聊聊“捶胸”
在我们的胸部正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叫“膻中穴”,捶胸,其实就是拍胸口膻中穴的位置。若是在生气、烦躁、郁闷、愤怒、急火攻心时,就可以采用“捶胸”来自我宣泄,实际上就是通过敲打胸部正中的膻中穴达到宽胸理气、调节情绪的目的,让心情变得愉悦起来。
膻中穴是心包经的募穴,位于胸中两乳之间,是任脉的穴位,任脉为阴气之海,但因为膻中居于上焦,则为阴中之阳的穴位。这个穴位有多重要呢?在中医中,有一种古老的口诀,叫八会歌诀:脏会章门、腑中脘,气会膻中、血膈俞,筋会阳陵、脉太渊,骨会大杼、髓绝骨(悬钟)。
“气会膻中”,膻中穴为八会穴之一。所以膻中穴可以调节全身尤其上焦的气机,是全身气息的重要阀门,也是道家所说的“上丹田”,这个穴道的位置很特殊,必须要疏通。凡因气机不调所致的病证,如肺气不降、胃气上逆、肝气不舒、心气郁结等,都可以取膻中穴来辅助调理。
如果是气血不畅的人,按压这里可能会感觉到疼痛。所以一开始对膻中进行按摩点穴的时候,不能太用力,要慢慢来,轻柔的按摩,一般一周左右,就能把郁结的地方给疏通了,疼痛感也会慢慢消失,整个人也会变得舒服起来,呼吸也会变得顺畅,胸口的闷气也会消失,达到理气宽胸、疏肝解郁之功效。
再说“顿足”
在我们的脚底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涌泉穴”,“顿足”就是跺脚刺激则是脚心的涌泉穴。
延伸来讲,涌泉穴是肾经上的重要穴位,《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而顿足的动作,除了送那些滞气一程以外,也为全身输送了养分,进一步缓和了情绪。起到强肾滋阴清热,导引气机下行,防治人体“上火”,而且脚底分布的人体反射区也能起到调节全身器官功能的作用。
庄子云“真人之息以踵”,是道家秘传的修炼法门,呼吸及踵,可以理解为吸气到脚底板,使肾能顺利纳气。若是因气机上逆引发的一些急症,可以通过拍打脚底来急救,平时跺脚来刺激涌泉穴和脚底反射区,也是一种辅助气机下行的方式。
捶胸顿足,捶胸是导气外出,顿足是引血下行,这两个动作实际是人在生气或着急的时候的本能动作,也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下次生气难受的时候,大家不妨试试“捶胸顿足”吧!
你的身体会毫无保留地爱你,请你也从现在开始,好好爱自己。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