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享年73岁。在加上再传弟子孟子享年84岁,所以民间也有种说法是:73、84,阎王不叫自己去。意思就是普通人很难活过两位大圣贤的寿命。能在春秋战国平均寿命在29岁左右的时代,孔子能活到73岁,实在是难能可贵。
孔子曾数次问道于老子,最终老子说:“丘,可得之矣。”意思是,孔子可以得道了。有所悟、有所得的孔子,对于生命和健康的自然也都属于自己独到的见解。
孔子的养生观点总结来说就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不仅仅只追求身体的健康,还要追求心理的健康,以及精神上的健康。对于我们世俗的普通人来说,更贴近生活。
本文就来探究一下孔子在这养生方面有什么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
一、生活习惯:恬淡养生
1、衣:在正式场合是:正其衣冠,尊其瞻视。就像我们现代社会一样,根据出行的不同场合,穿着不同衣服,以表达尊重。
其次要根据时令的转换,穿合适的衣服。夏天穿葛布单衣,冬天穿衣裹裘。睡觉还要穿舒适的寝衣。不同衣物之间还需考虑颜色和配饰的搭配。
2、食:首先讲究“九不食”,即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这段就是孔子对饮食之道中九的具体描述。
其次讲究“食不言”。即是吃饭的时候不要讲话,要把心思专注在食物本身上,专注吃进食物以后身体的感受。最好不要为了社交而去吃饭。
以上就是饮食之“礼”,放在今天,对于我们仍然有启示意义。其核心就是在面对口腹之欲要有节制,为所当为,食所当食。
3、住:寝不尸,居不客。意思就是睡觉的时候不能像挺尸那样仰面朝天,而是应该侧卧,腿略微弯曲,具体睡姿可以参见道家养生姿势。而白天在家则讲求放松,千万不能像作客那样拘谨。
睡前还要做到“寝不语”,睡觉前要收敛心神,不要讲话。讲话多则令人兴奋,反而入睡困难。
4、体:体育锻炼强身健体。孔子推崇的君子六艺中包涵了诗书礼乐射御,其中的射箭和驾驭马车不仅强壮体魄的运动,更是重要的军事项目。另外“礼”中的“射礼”和“乐”中的“武舞”则是纯粹的体育项目了。记载孔子身材高大,九尺六寸,用今天的标准就是大概有一米八九的身高了。想必孔子能有如此伟岸身材,肯定与日常的体育锻炼分不开。
5、不必过分追求生活上的享受,适中即可。用孔子的话说就是: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大意就是吃青菜喝凉水,用胳膊当枕头也是十分快乐的,因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翻译成我们今天的大白话说,我们不能过分的追求生活上的享受,而应该把精力放到学习和工作上,应该有所追求。
二、学习工作:全情投入
1、孔子反对每天吃饱就躺平的状态,既无意义,也不养生。《论语》说:“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批判的就是这种状态,认为与其整日无所事事,还不如去学习去游戏。孔子自己就尝试过这种状态,成天不做事,就是空想,结果没有任何益处,还不如抓紧时间去学习。
2、相传孔子到晚年,还在学易,因过于投入导致“韦编三绝”,可见有多用功。《论语》中记载孔子表述自己学习的状态是:“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大意就是说,当一个人全情投入的学习时,是会快乐的忘记忧愁,完全不会感觉到衰老的到来。就像现在西方学者提出的“心流”状态那样,是一种身体和心理的巅峰状态。
这就说明生活没有目标无所事事不可取,熬夜不睡也不可取。人生要要到自己的志趣所在,并全情投入进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这样才能享受到其中的快乐。
三、修身养性:君子三戒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数千年的时光过去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快,可人心人性还如故。孔子通过其深刻的人性洞察,所提出的少年戒色、中年戒斗、老年戒得,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具有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这也是孔子认为人一生中需要警戒的三大事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