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中常听见佛教中人把“出家人不打诳语”挂在嘴边,用此来警示自己不乱说话。但修道之人不论是否出家,同样也需要不打诳语。“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故而道家五戒中有“妄语戒”;道家八戒中有“不得妄语以为能”;道家十戒中有“不得轻忽言笑,举动非真,当持重寡词,以道德为务”……,诸多戒律经文中都再三明确了道家弟子需谨慎言辞。
一、什么是诳语?
当然,不妄语、不诳语,并不代表我们不能说话。不妄语就是要说“实话”、“真话”,不仅仅是因为这样的话是“正确的”,更要求是发自修道者内心,是真实所感所悟。以口应心本就是修真的根基,如口不应心,那还何谈修行,哪里还会有什么成就?纵然有一点小成就,终究也要因此而栽跟头,又有何面目立于祖师和王灵官元帅法眼之下?
二、开口神气散,口舌动是非
试问那些言语上多有轻狂、处处彰显自己能力、喜好指点评判之人,其内心又是在追求什么?故而,道家修行者越是道行精深,越是持重慎言。
三、修道者更要会祝福他人
有道是:言为心声。修道者需注意不得诳语、乱语、妄语……,究其本质其实还是心性的修行。故而这就是《道德经》所言:修其诚,修其德,修其真。修之于真,其德乃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