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熬夜似乎已成为一种生活常态。当忙碌一整天后,在安静夜晚,卸去一身的疲惫,终于可以享受属于自己的时间。

追心仪已久的剧,看自己喜欢的综艺,逛逛关注的直播间,刷电子榨菜短视频,奋战电子竞技游戏,好不快活!即使困到眼睛打架,也舍不得入睡,感觉多娱乐放松一下,才对得起辛苦了一天的自己,这属于娱乐型报复性熬夜。当然还有失眠的被动性熬夜,工作的主动性熬夜等。

各种理由牵绊着人们的睡眠,但不可否认的是,任何形式的熬夜行为都有损健康。

一、熬夜的危害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4》显示,有29.4%的被调查者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不足7个小时。被调查者的入睡时间集在23点以后的,占58.9%。研究显示,睡眠不足与心血管、内分泌、神经、精神、自身免疫系统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均显著相关。

中医理论中认为昼为阳,夜为阴。人体顺应阴阳,于是就有了寤(睡眠)和寐(觉醒)的交替。《黄帝内经》中对睡眠有这样的解释:“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一旦人为打破这种平衡,就会导致阴阳的失衡,从而引起脏腑功能的失调并引发疾病。那么具体来说,熬夜为何会对身体造成哪些伤害呢?

1.耗血。

熬夜,通常会用脑用眼。所以,熬夜会导致眼睛疲劳。肝开窍于目,用眼过度会损伤肝的阴血。同时,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晚上用脑过度,也会耗血。《黄帝内经》中提到“故人卧血归于肝”,保证睡眠,血液才能顺利回归肝脏。

2.耗精。

熬夜,会消耗肾精。中医认为,脑髓为肾精化生,肾藏精,精生髓(骨髓、脊髓、脑髓)。过度用脑,会消耗肾精。

3上火。

中医认为,熬夜用脑,会导致人体阳气聚集于脑。所以熬夜的人比较容易上火。皮肤容易起痘,头发也更容易出油。其次阳气聚集身体在上部,而下部的阳气不足,会导致“上有余而下不足”,容易出现“上热下寒”的症状。

二、怎样算熬夜

中医的子午流注理论认为,子时(23:00–1:00)为胆经当令。《黄帝内经》有云:“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就是说,胆气升则十一脏腑之气皆升,胆气不升则阳气无从司令,五脏六腑不能保持协调平衡。只有胆气生发了,全身的气血才能运行流畅。

所以,超过晚上11点睡觉,就算是熬夜了。

三、熬夜后如何补救

那么若非熬不可,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伤害?

1.早起。

中医智慧告诉我们,晚睡加晚起如同双刃剑,严重损耗体内的阳气。因此,熬过夜后,我们仍需按时早起。在胃经当令的黄金时段(早晨7点至9点),用营养早餐为身体补充能量。

2.补觉。

最佳的补觉时间是午时,即中午11点-13点。子时和午时一样,都是天地间阴阳大转换的时候。如果非要熬夜,尽量在子时之后。若熬夜没避开子时,那补觉时可千万别再错过午时。

3.梳头。

熬夜后,如果出现头昏脑胀等感觉,可以用木梳多梳梳头,或用手指按摩头皮。通过对头部的按摩,能刺激血液循环,改善脑部供血,缓解不适。

4.穴位保健。

(1)肝阳上亢按太冲穴。

太冲穴,属足厥阴肝经,可平肝息风,清热利湿,通络止痛。如果熬夜导致目赤肿痛、高血压升高、头痛头晕等,可按揉太冲穴缓解。

取穴:在足背侧,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方法:针灸直刺0.5-0.8寸;艾炷灸5-8壮,或艾条灸5-10分钟。按摩一日三次,左右各旋转按压15次。

(2)心慌气短按内关穴。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可宽胸理气,宁心安神。如果熬夜导致心慌气短,可按揉太冲穴缓解。

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方法:针灸可直刺0.5~1寸。按摩用一只手拇指按揉对侧内关穴,按揉3-5分钟,以酸胀维度,若感到一种莫名的刺激沿着手臂传到心脏,是较好的效果。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所以,关爱自己,减少熬夜,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