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大医习业》说:“《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张景岳说:“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医易同原者,同此变化也。岂非医易相通,理无二致,可以医而不知易乎?”
易学是一门研究天地和社会运行规律的学问,其内容丰富,知识广博。中医学是研究人体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的学问,人类作为宇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然也受天地规律的影响,而医理与易理亦有相通之处,下面我们简单聊聊几个易学方面的入门知识。
《周易》
《周礼》载:“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日归藏,三曰周易。”三易之法,连山、归藏已不得见,现在我们见到的易学方面的知识都是指《周易》。传说易起源于上古伏羲氏,伏羲画八卦,只是一套符号系统,一般人看不懂;后来周文王推演出六十四卦,并作卦辞,文王的儿子周公又作爻辞;最后孔子等人作“十翼”进一步解说易经。
《周易》包含经和传两部分,“经”是原文,“传”是解说。《易经》由六十四卦组成,每卦内容包含卦画、卦名、卦辞、爻题和爻辞,如“乾。元亨利贞。”“乾”为卦名,“元亨利贞”为卦辞。《易传》即是上文提到的“十翼”,包括《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共有十篇,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来自于《象传》对乾卦的解读。
八卦与六十四卦
《系辞》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通常指阴阳,无极生太极,先天一炁转变为阴阳二气,在《周易》里,两条短横线“⚋”表示阴,一条长横线“⚊”表示阳,两短或一长横线又称做“爻”,分别为阴爻和阳爻,是卦的最小单位。
四象指太阴、少阳、太阳、少阴,其符号由两个爻组成,太阴⚏、少阳⚎、太阳⚌、少阴⚍。根据阴阳学说,阴阳可互根互生,即阴极生阳,阳极生阴;太阴为阴极,化生出少阳;太阳为阳极,化生出少阴。
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四象中每象再加一阴爻或阳爻就化生出八卦,用符号表示:太阴⚏,加阴爻为坤卦☷,加阳爻为艮卦☶。以此类推其它卦象为:坎☵、巽☴、震☳、离☲、兑☱、乾☰。
八八六十四,八卦两两组合,生为六十四卦,如坤与乾组合为泰卦䷊。八卦由三爻组成,又称作“经卦”;六十四卦由六爻组成,又称“重卦”,六十四卦中,下为内卦,上为外卦。
象、数、理
无论是八卦还是六十四卦都可以通过象、数、理三个层面进行理解和阐述,据此,易学还发展出了“象数”、“义理”两大学派。
象有图像、现象、意象等含义。阴阳两仪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是阴阳两气的一个状态,《易经》以长短横组成的“卦画”描绘了此中之象。万物不离阴阳,八卦之象即可比类万物之象。
数有数字、算数之义,《周易》有一套自己的数字系统,可用于推算。如先天八卦数:乾一、兑二、离三等;后天八卦数:一坎、二坤、三震等;以及阳爻用“九”表示,阴爻用“六”表示等等。
理主要指卦辞、爻辞,以及《易传》等。卦辞是每一卦的断语,爻辞是每卦中各爻的文意,卦辞、爻辞都比较简短,《易传》有更丰富的诠释。
以上是几个简单的易学入门小知识,下一篇我们继续讲解河图、洛书及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等知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