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
《月令十二候集解》有言“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意味着炎热的暑气即将过去秋高气爽的天气来临。
一、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
1、候鹰乃祭鸟。
处暑这一天有一个自然现象,鹰在捕捉到鸟之后,并不是自顾自地吃,而是会把那些鸟整整齐齐摆在窝前,先进行祭天,然后自己再进食。而且,鹰不捕食正在孵化后代的飞禽,可以称之为有义。
2、候天地始肃。
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萧瑟之气弥漫《吕氏春秋》上说“天地始肃不可以赢”,即告诫人们秋天是不骄盈要收敛的季节。
这种肃杀之气,在进入处暑第二候的时候就可以明显感知出来了。
3、候禾乃登。
“禾”指的是黍、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意思就是开始秋收各类农作物成熟,迎来万物收成之季。
二、处暑习俗。
1、祭祖迎秋。
处暑这一天,正好处于农历七月期间,此时正是祭祖的月份,尤其是“中元节”的到来,民间称之为“七月半”,是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一般来说,民间都会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天的丰收。
2、开渔节。
每年处暑期间沿海地区会举行隆重的开渔节,欢送渔民驾船出海这个时候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会停留在渔场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对于渔民来说处暑意味着渔业收获。
3、放河灯。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流。
4、拜土地爷。
拜土地爷,主要是谢土地爷,因为处暑期间正值秋收之时,此时农作物纷纷到了收获的时刻,为了祈愿有个好天气,避免出现坏天气,导致无法顺利收获,人们都会在这一天去土地庙祭拜,当然也为了下一茬的粮食能够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三、处暑美食养生。
1、吃鸭肉。
处暑时节,最不可错过的美味就是鸭肉了。
在江苏等一些南方地区,做好鸭子先要端上一碗送给邻居尝尝。老话讲,“处暑送鸭,无病各家”这叫处暑送鸭无病。
老北京人要去店里买上一只百合鸭,以去秋燥。
南京人则最喜爱盐水鸭,肉质柔韧,精而不肥,肉内还有桂花香。
上海的八宝鸭肚大,肚能容万般物如,糯米、火腿、冬菇、冬笋、鸡丁、栗子、干贝、浑素相融,形态丰满,一入口便是满口浓郁。还有福建泉州的姜母鸭,广西南宁的柠檬鸭等等,都是处暑之日的美味。
鸭肉性凉,此时吃一些可以帮助我们清热去火,润燥补肺,增强免疫力。
2、吃螃蟹。
俗话说,秋风起螃蟹肥。随着处暑节气的来临,也到了吃螃蟹的好时候。
螃蟹自古以来都是非常美味的食物,它不仅口感好,而且肉质中还含有多种营养物质,且脂肪含量极低。
入秋后,不论是年轻还是中老人,都可以吃上两个螃蟹来尝尝鲜,滋补身体。
需要提醒大家一点的是,螃蟹为凉性食物,食用时不要贪多。
四、处暑茶饮养生。
处暑时节总是会让我们觉得很燥热,这样的天气,饮一杯茶正是缓解干燥的好方法。
1、润肺防燥抗秋乏-乌龙茶。
大红袍、铁观音茶性平和,不温不寒,具有很强的杀菌消炎功效,能有效防止呼吸道感染。茶里面的茶多酚、铁、钙等矿物质使其补水润燥的效果优秀,且对秋燥的各种不适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2、拒绝悲秋综合症-茉莉花茶。
人们到了秋天,很容易产生伤感情绪,像悲观、抑郁等。受悲秋情绪的影响,常常会出现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的情况。这时候饮一杯茉莉花茶,顿时觉得心旷神怡,既能安定情绪,又可疏解郁闷。
3、告别秋膘调脾胃-黑茶
六堡茶和安化黑茶经过了人工发酵,茶叶中的微生物及有益菌是调节胃肠道的清道夫,可帮助肠胃蠕动,排出肠内毒素,调理脾胃。
总的来说,处暑后气温不会立刻降下来,但是昼夜温度差大,各位朋友既要留意高温防暑,也需要留意忽然袭来的寒流。
秋天的美好,在加一杯暖心又暖胃的好茶,当真是惬意又从容。
秋的转换,是热烈向平静的过渡,这是难得的清凉,万金难买。
尽管许多人依然依恋着夏日,但当秋真的来了,也必定会欣然看到秋的美。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