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修行讲究“顺则成人,逆则成仙”,在这套修行理论中,先天之炁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理解何为先天之炁,先天之炁与“道”的关系,对于修行十分重要。

《上阳子金丹大要》卷四曰:“何谓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故虚化神,神化气,气化精,精化形,形乃成人。何谓逆?万物含三,三归二,二归一;知此道者,怡神守形,养形炼精,积精化炁,炼炁合神,炼神还虚,金丹乃成。只在先天地之一物耳。”
在这段话中,“一”就指的是先天之炁。《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卷五曰:“道自虚无生一炁,便从一炁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用现代汉语来解释,也就是说,道产生了先天之炁,先天之炁化生阴阳之气,阴阳之气化生为包括人在内的天地万物。
在道教看来,道具有“无”和“有”的两面性,说它“无”,是因为它无形象,无分别,只是潜具一切可能性。但这个道之虚无并非绝对一无所有的“纯无”,纯无就不可能生“有”,能够生“有”的“无”是充满生机与可能性的“至无”。道亦可说为“有”,这个“有”不是作为任何具体存在的“有”,而是作为道之存在自身的“至有”,代表道是某种无限可能性的存在,是作为万事万物可以从中蕴育的“能量场”,用道家传统语言表述就是“炁”,如果没有“炁”就没有万物从中资生的根源。但这个“炁”不是任何后天显化的“气”,而是本原性的先天之炁。
先天之炁仍然亦属于“道”的本体层次,因为它还没有形成“阴阳二分”的层次,也就没有脱离本体性的层面。说它是炁,故有其越出本体的一面而在某种意义上成为虚实互化、无中生有的中间状态。这就是“道自虚无生一炁”的意义。从虚无到先天之炁,这个过程虽“生”而实“未生”,不能用形而下实体世界的“生”去理解,因为先天之炁不是某种后天有形之物,我们看不到具体的“生”的过程,这一切都发生在无形的世界中,只能意会而无法精确地描述。
先天之炁在混沌之中已经潜具“阴阳”这一对立面,从先天之炁到阴阳二气就是统一体的分化而显现二元对立状态的过程。阴与阳是总说二元性及其不同属性,也是后天万事万物所有不同层面的矛盾统一关系的代表,阴阳本身即有无穷无尽的层面。就宇宙论说,阴阳指阴阳二气,由阴阳二气的交媾运动,不断演化出天地万物;具体到道教内丹修行中就是性与命、神与气的二元分立,一直到精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形成。
道教内丹修行所说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化虚、炼虚合道”的过程,就是通过模拟天地万物的形成过程而颠倒之,从相反的方向往回归于本原的方向演化,是有意识地回归于道的返本还原过程,由此实现“逆则成仙”。在这个过程中,先天之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否由后天之形体凝聚先天之炁,是成道的关键一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