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典籍涉及内容十分庞杂,但其所囊括的神仙理论、道功道术、斋醮科仪、宗派源流,都贯穿着道教的基本信仰,一切教义都是从这些基本信条中演绎而出。

从世界宗教教义看,都有自己的创世纪理论,道教也是如此。然而道教并不认为是哪个神灵创造了世界,而是认为是“大道”造化了世界。《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这就是道教宇宙生成论的最简短概括。

《经》中认为在未有天地时,“太清之外不可称计,虚无之里寂寞无表”。而后,“八表之外,渐渐始分。下成微妙以为世界,而有洪元。”这个“洪元”就是道教创世理论中的第一大世纪。“洪元”经过万劫而有“混元”,又过万劫而有“百成”,“百成”八十一万年后而有“太初”。“太初”是道教创世纪的第二大世纪。这时太上老君(也即宇宙大道之化身)从虚空而下,为“太初”之师,“口吐开天经一部”,四十八万卷,一卷有四十八万字,一字辟方一百里,以教“太初”。这时才分别天地,创造了日、月、人。“太初即设”,便进入道教创世纪的第三大世纪“太始”。这时太上老君下凡为师,“口吐太始经一部,教其太始置立天地”。“太始者,万物之始也”。以后便是“太素”世纪,“天生甘露,地生醴泉,人民食之,乃得长生”。此前历史为上古。

中古始于“混沌”之世,经历“九宫”、“元皇”、“太上皇”、“地皇”、“人皇”、“尊卢”、“句娄”、“赫胥”而至“太连”。太连之时,“天生五炁,地生五味,人民食之,乃得延年”。

在“太连”之后进入下古,首有“伏羲”,老君下凡为师,名无化子,又名郁华子,教示伏羲演阴阳定八卦。这时人有名无姓,世上也无五谷杂粮,“皆衣毛茹血,腥臊臭秽,男女无别,不相嫉妒,冬则穴处,夏则巢居”。伏羲没后而有女娲,女娲没后而有神农。神农之时,老君下凡为师,号大成子,“作《太微经》教神农尝百草,得五谷,与人民播植,遂食之以代禽兽之命也”。神农没后而有燧人。燧人之时,老君下凡为师,“教示燧人钻木取火,续日之光,变生为熟,以除腥臊”。燧人没而后有祝融,老君下凡为师,号广寿子,“教修三纲,齐七政。三皇修道,人皆不病,作《按摩通精经》”。次有高原、高阳、高辛、仓颉、轩辕黄帝。黄帝之时,老君下凡为师,号力牧子。“黄帝以来,始有君臣父子,尊卑以别,贵贱有殊”。黄帝之后,次有少昊、颛顼、喾、尧、舜、禹……

关于天地万物的开辟创造者,道经中存在“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灵宝天尊”的不同说法。但“三号虽殊,本同一也”,都是“道”的人格化与别名。

综上所述,“大道”生成宇宙及万事万物,这是道教最基本的教义。太上老君是大道的化生,这是道教不可动摇的信念。

文字整理/华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