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许多植物逐渐褪去了绿意,尽显萧瑟的景象。这时要说山野间能看到的开花植物或许只有千里光了。虽然这时候气候让人感觉到了冷意,一丛丛繁花盛开的千里光却依然充满着生机。千里光花期很长,它的花朵长得和野菊花相似,很多人在初次见到的时候,会容易将它和野菊花混淆。但千里光没有野菊花的味道,它的花瓣更加细长,不似野菊花细密,花蕊是深黄色,叶片也更加繁密。每逢时节,宛如爆发一般同时绽放,视线所及,满眼金黄,绚烂夺目,远至千里,实乃名至所归。俗谚有云∶“识得千里光,一世不生疮。”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这味山野间的不凡的草药—千里光。
千里光的故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深山里有一户人家,有俩个可爱的女儿。孩子出生时,眼睛都不太好,看不到远处的东西,而且总是常常流眼泪。老两口四处求医问药都未见效果。一日偶遇一位百岁老人教他们用一种黄色的不起眼的小花煮水,用冒起来的热气来熏眼睛。没过多久,孩子们的眼睛真的恢复了,而且据说可以看到千里之外。于是人们就称这种植物叫做千里光了。
性味归经
千里光,又名九里明、九里光、黄花母、九龙光、九岭光、一扫光等。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肺、肝经。
产地分布:河南、陕西、四川、江苏、浙江、广西等地。
形态特征
千里光为多年生攀援草本,根状茎木质,粗,径达1.5厘米,高1-5米。茎呈细圆柱形,稍弯曲,上部有分枝;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紫褐色,具纵棱,密被灰白色柔毛。叶互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或长三角形,有时具1~6侧裂片,边缘有不规则锯齿,基部戟形或截形,两面有细柔毛。头状花序;总苞钟形;花黄色至棕色,冠毛白色。气微,味苦。
功效作用
千里光能清热利湿,杀虫止痒,用于治疗湿热虫毒所致之头癣湿疮、阴囊湿痒、鹅掌风等,可煎汁浓缩成膏,涂搽患处。此外,疮疖湿疹疖、湿疹、疥疮、痈疽及皮肤瘙痒等病,也可用千里光鲜叶捣烂外敷,或煎水外洗,或制成流浸膏外涂,研磨成粉外撤,可谓是外用一把抓。同时千里光对烧烫伤感染、大面积褥疮、下肢溃疡等也有一定疗效,故而医生视为“外科圣药”。在民间将千里光广泛用做消炎药,治疗腹痛、疮疗、湿疹、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等症,在以前医疗不发达的地区,老百姓都习惯采一些千里光储存在家里,以备不时之需。
古籍记载
《本草拾遗》:“主疫气,结黄,疟瘴,蛊毒,煮服之吐下,亦捣敷疮、虫蛇犬等咬伤处。”
《本草纲目》:“同小青煎服,治赤痢腹痛。”
《纲目拾遗》:“明目去星障。煎汤浴疮疡。狗咬以千里光掺粉霜贴之。治蛇伤。”
《本草图经》:“与甘草煮作饮服,退热明目。花、叶:治眼有效。”
《滇南本草》:“洗疥癞癣疮,去皮肤风热。”
《生草药性备要》:“治疳疔,消热毒,治小儿胎毒,黄脓白泡,敷毒疮,捣汁和猪胆熬膏,擦腐烂患疮,生肌去腐。”
日常应用
【消炎、抑菌、止痒】
方法:取用新鲜的千里光 30g水煎外洗,或直接将鲜草捣烂外敷。
【目赤肿痛】
方法:千里光60g、菊花30g,用水煎煮。先熏后洗。
【鸡盲】
方法:千里光一两,鸡肝一个。同炖服。
最后要特别提醒,千里光有小毒,中药材的使用须辨证论治,应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随意使用。且其性寒味苦,脾胃虚弱者慎服,中寒泄泻者忌服。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