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夏季,天气闷热,空气潮湿,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因为老年人身体各种脏器的功能都有程度不同的生理性衰退,新陈代谢和体温调节功能差,免疫力也有所降低,对热环境的耐受力差。当气温骤升、潮湿闷热时,身体常常不能适应,甚至造成体热平衡失调,心情烦闷急躁,容易发生中暑或热伤风。特别是老年人还大多患有各种慢性病,盛夏酷暑时病情容易复发或加重。因此,老年人度夏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不仅可以防暑降温、防治疾病,而且对养生保健、益寿延年大有帮助。
一、调节心理。
夏季炎热,有研究发现大约有二成的人会出现情绪和行为异常。医学上称之为“夏季情感障碍”,表现为情绪烦躁、爱发脾气、心境不佳、行为古怪等。因此,夏季要宁静养神,重在制怒、防躁,保持恬静的心理状态,心情要舒畅平静,不要过于激动,更不要发怒急躁。俗话说“心静自然凉”是有道理的,这会有益于全身各器官的相互协调,提高机体适应环境、气候变化的抗病能力。
二、降温防暑。
老年人耐高温能力差,易发生中暑,或发生体热散失不畅、体温升高、呼吸紧促等的“热射症”,或出现肌肉疼痛,以致痉挛的“热痉挛”等。因此,老年人中午前后尽量避免外出,必须外出时应备遮阳伞或草帽。多到阴凉处休息,用扇子纳凉。穿衣应宽大、松软、单薄、色浅。不要用冷水冲凉,也不要直接对着风扇、空调吹,以免受寒感冒或引起面部神经麻痹等。
三、及时补水。
夏季气温高,汗水蒸发和排泄快,如不及时补充水分,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大,影响血液正常循环,易发生中暑失水,造成意外病变,诱发脑血栓、心肌梗塞或痔疮、肛裂等。因此,老年人应主动补充水分,如白开水、淡盐水、淡茶水、菜汤、稀米汤及蔬菜水果等。科学的饮水是:不要等到口渴才饮水,每人每天饮水量应在2000-3000毫升左右,早晨起床后须饮水,上午10时左右、下午3时左右以及晚上8时左右,都需定时饮水。活动后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些淡盐水。另外,要慎用冷饮,应浅尝即止,不宜过量。
四、调剂饮食。
夏季日长,老年人的活动量相应增加,基础代谢会加快,排汗多,体内的蛋白质、维生素、糖、盐、钙质等消耗多,应调剂饮食,增加营养予以补充,以满足生理需要。因此,老年人应多吃新鲜可口、清淡易消化,清热、解毒、杀菌、消暑的食物,少吃油腻、辛辣上火食物,不吃腐败变质、隔夜食物,注意饮食卫生,防止食物中毒和胃肠道疾病。最好不饮酒,啤酒也不宜多饮,就是吃西瓜一次也不宜吃得太多。
五、充分休息。
夏天夜短,睡眠时间相应减少,加上天气炎热,熟睡程度不高,老年人会因此感到身倦力乏、精神不振、吃饭不香,影响身体健康或诱发疾病。因此,可适当晚些入睡(等暑热稍降再睡),早些起床。起床后应去室外多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午饭后可适当午睡,以补充夜晚睡眠的不足,消除身心疲劳。特别注意不睡空堂风口,防止受凉感冒或发生胃肠疾病。不熬夜、不长时间看电视或搞娱乐活动等。
六、保护皮肤。
瘍疮疖肿、热毒晒伤、痱子湿疹、蜂蜇虫咬等是夏季常见的皮肤疾患,多由细菌人侵机体或害虫侵害而发病。因此,老年人平时要勤洗澡、勤用温水擦身、勤洗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和汗腺畅通,防止蜂蜇和蚊虫叮咬,不要裸露皮肤或光头晒太阳,以免引起头晕头疼、恶心、眼花、甚至昏倒等。
最后,夏季老年人在家中备些仁丹、十滴水、清凉油、痱子粉、藿香正气水等清热解暑药,很有必要。对轻、中度中暑要及时救护,重症中暑赶早送医院抢救。愿每名老人都能够身体健康、安然度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