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太阳与地球时刻都在公转和自转,地球一年围绕太阳运转一周,在地球上看到的是太阳一年在天空中移动一圈,太阳所移动的这条路线被称为黄道。古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将全年分为二十四个段落,当太阳与赤道形成垂直照射时即为“黄经零度”,也就是春分点。每前进15°即为一个节气,自春分往下按照顺序一一顺延,形成一年二十四个节气。等到运行一周后便会重回春分点,称为一个回归年,合360°。
在二十四节气中,“节气”即每月的第一个节气,数量为12个,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及小寒;“中气”即每月的第二个节气,数量亦为12个,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及大寒。“节气”与“中气”相互交替,分别历时15天,如今习惯将“节气”与“中气”总称“节气”。
一、节气的由来
二、节气与人的关系
三、节气对脏腑影响
1. 肝气与春气相应
2. 心气与夏气相通
3. 脾与长夏相应
4. 肺气与秋气相应
5. 肾与冬气相应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