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医家和道家都会采用服食药物的方法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像具有“不老不夭”、“轻身好颜色”、“耳聪目明”、“坚发齿”等等功效的药物,《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了四五百种之多,比如人参、白术、灵芝等;延年益寿的方剂有89条,比如到现在仍被广泛使用的琼玉膏、还少丹等。除开药物补养,《本草纲目》中还收录了百余种具有美容养颜、强身健体、利水消肿、活血化瘀等功效的花药。比如可“轻身、不饥、耐劳”的辛夷花、旋覆花、地黄花等;比如可“做面脂、润燥香肌”的茉莉花;可“做香泽、去风气”的水仙花;可“令人好颜色”的桃花,等等。 是指在日常生活种通过均衡膳食营养而达到身存正气,邪不可干的养生目的。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本草纲目》中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书中收录了药粥53种,可见李时珍对于药粥的推崇。除此外还录有43种食用水与药用水,127种果品和105种蔬菜,以及73种谷物。 药酒养生是指将药物浸泡于酒液中,制成富含药效的酒剂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汉书·食货志》中说:“酒,百药之。” 因酒体本身具有温通气血、舒经活络的作用,再与药物相结合,可宣散药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李时珍认为少量饮酒可“活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他将适合的药物入酒,制成却病延年的药酒,如有“和血脉坚筋骨、止诸痛调经水”功效的当归酒;如有“补中益气、痛治诸虚”功效的人参酒;如有“润五脏和血脉、久服除五劳七伤”功效的天门冬酒,等等。 《本草纲目》中记载的内修养生方法包含了精气神的修炼、胎息行气、周天功法与奇经八脉。“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是中医与道家关于精气神相生化的理论,李时珍以此理论为基础,分列出男子以精为主,女子以血为主的不同修炼方式。 《黄帝内经》中根据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特征,以及成长和生活环境等方面,创建了以阴阳、五行、体态、禀性这几种类别的体质。《本草纲目》吸收了体质理论,并结合药物的性用,提倡因人用药、随证用药。如猪肉,肥热体质的人宜食之;如红蓝花,活血止痛,体瘦的人宜食之。 四时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人体的五脏对应四季,生理和病理都会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黄帝内经》中所说的“四时五脏阴阳”,《本草纲目》据此提出了“岁物专精”之论,认为“司岁备物,则无遗主矣”。如春月宜用辛温之药,夏月宜用辛热之药,长夏宜用甘苦辛温之药等,做到“顺时气而养天和”,同时也提出临床要充分考虑时令对于生理病理的影响,要做到相机用药,不可拘泥于顺时用药的原则。 《本草纲目》有云: “人乃地产,资禀与山川之气相为流通,而美恶寿夭,亦相关涉…则人赖水土以养生…”李时珍认为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并非独立存在的个体。人的美恶寿夭均与水土之性相关,所谓“暑气多夭,寒气多寿”,选择符合自身体质的水土作为生存之地,这样才可以做到养生去疾。药物养生
食物养生
药酒、茶水养生
内修养生
因人而异
因时用药
因地制宜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