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幅流传甚广的道教楹联,是这样写的:
在家不孝双父母,
何必灵山见世尊。
然而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里,年轻人忙着外出求学和工作,被各种琐事缠身,加之大多都身在外地,没办法与父母朝夕相处,只能趁着假期回家与父母团聚。所以,春节这个节日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作为已经成年的子女,回到家中看望父母,不仅仅是为了重温旧时美好的回忆,再吃上一口妈妈做的饭菜。面对他们日益增多的白发、日渐佝偻的脊背和不断忙碌的背影,其实需要子女们做得更多。
在道家文化的价值观中,有一个核心元素是始终被强调的,那就是“孝”。孝,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连接个人与家庭、社会乃至天地自然的纽带;不仅仅是世俗伦理的基础,也是道家修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来,趁着这个春节假期,把经常喊的那句祝福:“祝爸妈平安健康、长命百岁”给落实到实处。
一、关爱父母之身体篇
1、老年疾病通常都有哪些
人到老年,各种疾病自然会慢慢增多,这些就是俗称的老年病。而日渐年迈的父母往往出于不愿给子女增添负担的心理,有了不舒服也不会说,或者自己去医院看病了也轻描淡写地说。
老年期机体的老年性变化及其修复能力减弱,容易伴随产生如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慢阻肺、肿瘤等常见疾病。此外,还会因身体各个器官功能的退化,引发相关退行性疾病,如钙化性心脏瓣膜病、老年期痴呆、骨质疏松及白内障等。这些构成了老年人常见的疾病类型。
2、对父母的身体健康情况进行初步了解。
作为子女,可以定期安排进行全身性的检查。全面了解父母健康情况。而父母不愿意去做全身性的体检,往往有这么几个常见原因:
讳疾忌医。觉得平时没事就不要去做检查,越检查越是出事,糊里糊涂的过日子最好了。
担心乱花钱。现在检查和治疗都贵,子女挣钱很不容易,替他们省点。
不适应现代化的医院。老年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加上视力、听力、理解能力的退化,不能及时有效接收外界的信息,去就医的复杂流程,以及各种医疗自助机器的使用也让他们感到无助。
作为子女,要充分了解老年父母的心理,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另外,也可以陪同他们就医和检查,使他们获得更好的体验。这样不仅能掌握身体健康状况,有助于及早采取措施、延缓衰老,还能提升父母的生活质量。
3、帮助父母建立属于自己的健康档案、同时添置相关工具
由于父母年纪大了,记忆和其他认知能力出现不可避免的退化,在面对医生询问病史时,往往不能及时、准确地说出自己或配偶过往患病情况。再加上现在各种医院增多,在不同医院的就诊记录需要及时汇总整理。
所以,子女有必要趁着这个难得假期,把父母在不同医院的就诊记录和检查报告整理建档。如果有重要疾病记录缺失,还可以携带父母授权书去就诊医院重新调取。做这些不仅仅是为了对父母的健康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更方便下次就诊时能够给医生提供全面参考信息。
在对父母健康情况做了基本摸底之后,还要有针对性地添置日常辅助医疗工具。比如常见的血糖仪、血压计以及辅助行走的拐棍、轮椅,或者其他佩戴式的身体数据监测设备等。
4、帮助父母重新梳理规划日常安排
这个日常安排,不是年轻人的日常工作或游玩的安排,而是帮助他们梳理各种服药信息、饮食禁忌、运动要求等等。很多老人日常都是几种慢性病一起服药,甚至一种病都需要服用几种药,往往在面对比较复杂的服药要求时,不能很好地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归纳安排,经常出现忘记服药,或者重复服药的情况。
这时候,子女就需要逐一了解汇总父母各种服药要求,以及医生做出的饮食和作息要求,再以一个比较清晰的方式罗列出来,贴到家中醒目的地方,以防他们忘记。还可以贴心的准备一周服药盒,把每天要服用的药,都有针对性的分类放好,这样可以避免漏服或者重复服药。
除了做好服药时间表,还可以结合父母的生活喜好,有针对性的安排每日饮食、运动和休息计划。这样既可以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又能满足医生提出的治疗保健要求。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父母衰老以后认知觉的变化。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读者朋友做好父母身心健康养护有所助益。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