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后备急方》是现存古代第一部急救手册,书名的意思是本书篇幅小,可放在“肘后”的衣袖里随行常备,以应临床救急检索之需,即现代的“袖珍急症手册”。晋代道医葛洪编撰此书,梁代道士陶弘景对此书进行增补。在道教史上,由两位道教名人前后编纂修订而成的书籍,为数不多,可见此书的重要性。

葛洪出生于世奉天师道之家,于道学外兼修医术,并积极搜集和阅读大量医学资料达500多卷。撰药方百卷,名曰《玉函方》,在此基础上以方简效佳为原则,精选单验方及简便疗法,撰成《肘后救卒方》。书中选编历代医家的经验效方、民间土俗疗法,并记载其妻鲍姑的灸法,兼采道家丹药及禁咒之法。《肘后备急方》中收载了多种疾病,其中有很多是珍贵的医学资料。

一、救急措施简单易行

作为“救卒”之书,书中记载了多种猝发症状与疾病,如卒中(中风)、昏迷、暴死、急腹症等。抢救突然昏迷的病人,措施简单易行,快速有效。如:用指甲掐压患者唇上的“人中”穴位,或者灸唇下“承浆”穴,是行之有效的简易急救法。

在当今临床实践中,指压法适宜于时间急迫,在院外等无针刺条件的情况下施行。人中穴区分布有面神经颊支和眶下神经,实践亦证明指压、针刺该穴可明显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加强呼吸功能和心脏功能,进而有利机体恢复”。承浆穴为4经交会穴(胃经、大肠经、任脉、督脉),灸承浆穴,正是为了调动任脉督脉之气,阴阳之气交会使病人复苏。任督二脉一通,十二经脉皆顺,其病自消。书中还用单味药研末或做成药丸,用来急救,方便易行。如用半夏研末,吹入患者鼻中。或是将干莒蒲捣碎,制成枣核大药丸,置于患者舌下以急救昏迷。

二、救治手法丰富多样

书中的救治手法丰富多样,包括内服方剂、外用药物、针灸、按摩、推拿正骨法等等。内服方剂当中,汗、吐、下、温、清、补、消、和八法悉备,散、汤、酒、渍、丸等各种药物剂型综合并用。外用药物法更多,如吹鼻法、吹耳法、舌下给药法、敷药法、洗渍法、药熏法热熨法、佩药法等。热熨法乃原始物理疗法,多用于心痛、伤寒、虚损、乳痈、蛇螫等症。

书中的针法既包括一般的针法,亦包括葱叶刺鼻法、针挑法和放血疗法。并广泛运用灸法,凡猝死、中恶、霍乱、寒热症、身面浮肿、咳嗽等。灸法中除一般的艾灸法之外,还有熏灸法、灼烧法、蜡灸法。隔物灸法如隔盐、蒜灸法。隔物灸疗法因其具有简便、高效、相对安全、无副作用等特点,故在治疗面瘫、尿潴留、痛经等虚寒性病症中有一定优势,在现代临床仍有广泛应用。按摩法手法记载有掐法、捏脊法、背摔法、推引法、按胸法。因此《肘后方》历来被誉为保存灸法最丰富的文献。

三、单方用药简便廉验

葛洪在《肘后方·序》中批评某些医书表面标榜“备急”,却不能简明阐述病症,而且所用多为珍贵之药,实为南辕北辙。葛洪广泛收集民间单方与验方,以简(组方简单)便(取材便利)廉(药价低廉)验(效果灵验)为采录标准,收入《肘后方》。葛洪专门挑选单方治病,偶尔使用复方,药物亦不繁,其方虽简约,但疗效显著。

例如“救卒死方”所选多为单方:“捣薤汁以灌鼻中”,“半夏末如大豆,吹鼻中”等等。照顾到一般民众的实际情况,为符合“救卒”“备急”的宗旨,葛洪介绍的药物多“就地取材”,皆“易得之品”,不仅随处可得,甚至“不出乎垣篱之内,顾晒可具”。例如葛洪常以盐、油、酱、醋、鸡蛋、面粉等日常食品人药,连鸡鸭鹅猪犬马等家畜的血、肉、毛等亦作药用。例如“救卒死方”中使用葱叶葱黄心、绵、酒、雄鸡血等物:“以葱叶刺耳,耳中、鼻中血出者莫怪,无血难治,有血候时”、“一方取葱黄心刺其鼻,男左、女右,入七八寸。若使目中血出,佳”,使用起来自然十分方便。

四、症状鉴别明确客观

为了使不懂医术的人皆能按病索药,《肘后方》非常重视对疾病症状的描述与鉴别,指标明确,客观明了,使读者能见症识病,不致误诊。

首先重视对症状表征的描述。例如其论脚气病,列举5种不同症状表现,使人见其一条便知何病:“或微觉疼庳,或两胫小满,或行起忽弱,或小腹不仁,或时冷时热,皆其候也。”又如尸瘵的症状:“大略使人寒热淋沥,倪倪默默,不知其所若,而无处不恶,累年积月,渐就顿滞,以至于死,死后复传之旁人,乃至灭门。”

其次葛洪重视症状的鉴别指标。例如《肘后方》对“虏黄病”症状与鉴别的记载:“有虏黄病,初唯觉四体沉沉不快,须臾见眼中黄,渐至面黄及举身皆黄,急令溺白纸,纸即如葬染者,此热毒已人内,急治之。”只要先后看见“眼黄”“面黄”“举身皆黄”,就有可能是虏黄病。有何鉴别指标呢?“急令溺白纸,纸即如孽染者,此热毒已人内,急治之。”当病人的尿液置于白纸上时,白纸像被黄冀染过一样,这就是热毒内陷的征兆。

第三重视对相似疾病的鉴别。如对于同属癫狂病的“癫症”与“狂症”作了区分。“凡癫疾发则仆地,吐涎沫,无知,强掠起,如狂”,此乃癫痫,系发作性精神异常疾病;而“若或悲泣呻吟者……非狂”,表现为沉默呆痴,抑郁不宁,此为癫症,系神经官能症的一种表现;“凡狂发,则欲走,或自高贵称神圣”,表现为喧扰不宁,动而多怒,此为精神失常之“狂病”。其鉴别语言准确,令人叹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