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都喜欢将门神贴于门上,用以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门神,即司门守卫之神,是深受人们欢迎的家庭守护神。门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也经历的诸多变化,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门神。
最早的门神:神荼、郁垒
门神年画起源于先秦时代的驱傩仪式,郑玄注:《礼记·丧服大记》 “君释菜,以礼门神也”。商周时代曾经以老虎为门神。老虎乃凶猛之物,它一出场邪祟就吓跑了,从而起到镇宅保平安的作用。所以郭德刚相声里说某人长得吓人就比作“挂在门上能避邪。”可见门神在人们的印象里就是面目狰狞、凶神恶煞。
门神一词最早出现在《山海经》。汉王充《论衡·订鬼》引《山海经》云:”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
“神荼”是一种叫荼草的植物,可让百虫不侵,取避疠疫之意;“郁垒”是螺狮,一遇到危险就缩进硬壳里,取保宅平安之意。
上古神话里把神荼、郁垒都“人化”了,传说他们是能制伏恶鬼的兄弟,住在长满桃木的度朔山下。后来人们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挂门上驱鬼,也就是后来的“桃符”。王安石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的便是春节人们换桃符的场景。
最丑的门神:钟馗
现如今我们最常见的门神,都是唐朝以后才出现。唐末五代时,门神这个位置由钟馗来担当。据《历代神仙通鉴》记载,钟馗原是唐玄宗年间的文武双全的进士,因颜值太低落榜,愤而撞死在大殿台阶上。后来皇帝知道了这件事,很惋惜,赐以红官袍安葬钟馗。与文、武门神不同,他亦鬼亦人亦神,斩鬼除妖、惩恶扬善、护佑人间平安。钟馗在人间因颜值吃了大亏,可是在阴间却很吃得开,“捉鬼”优势十足。
最出名的门神:秦琼、敬德
宋末时期,钟馗的地位得到“提拔”,挂进了房屋中堂。门神的位置又空了出来,唐朝开国功臣秦琼和尉迟敬德补位晋升。
秦琼和尉迟融均是唐朝开国功臣,《三教搜神大全》谓:“门神乃是唐朝秦叔保(宝)、胡敬德二将军也。”秦琼,字叔宝(一作“保”)。尉迟融,字敬德,因是胡人,故民间俗称胡敬德。
据说,唐太宗在“玄武门之变”中杀了自己的亲兄弟,被鬼魂所扰睡不好觉。秦琼和尉迟敬德自告奋勇为太宗夜里守门,保证皇帝能宽心睡个好觉。有了两人的守护,唐太宗果然一夜安睡到天明,他心疼臣子,遂让人画了二人的形象贴在门上。此事传到民间,老百姓认可敬德、秦琼的人品和能力,所以也跟风将他们二人的画像贴在门上辟邪。
最初,秦琼和敬德守的只是前门,后面还有一人镇守,这个人就是魏徵。古人的大门往往是两扇对开,而后门则是单独一扇。
牲口门上的门神:焦赞、孟良
唐朝灭亡后,经过五代的战乱,到北宋又恢复了局部统一的格局。这一时期的门神形象多源于英雄人物,比如杨延昭、穆桂英夫妇、抗金名将岳飞等人。
其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组合,那就是焦赞和孟良。他们由于品行正直和对彼此的情义成为了门神——即“焦不离孟、孟不离焦”。但因强盗出身,所以他们一般不作为住户的门神,而是被贴在猪圈马圈上,作为牲口门的门神。看来古人在选择门神时,对于其“出身”还是做了一番考虑的。
以上几位只是最常见的门神,民间还有文门神、武门神等多位门神,下一期我们再聊聊门神的分类。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