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将社会工作概括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并以“劳心”与“劳力”称之。孟子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在封建王朝,能够从事脑力劳动的以士大夫阶层为主,是高人一等的。
时至今日,随着教育普及,从事脑力劳动者数以亿计,所谓“读书人”也不过是社会中的普通一员。如果说当代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有什么区别,在医者眼中,最明显的区别还是在于体质。
古代书生多文弱,而现代生活中,人们的保健意识有所增强,很多人不仅头脑发达,四肢也很发达。但总体而言,与体力劳动者相比,脑力劳动者仍然普遍体质偏弱,更容易感受外邪。尽管久坐少动是脑力劳动者的通病,思虑过多对体质的影响也非常大,甚至可以说:越思虑,越虚弱。
思耗神,脑力劳动者容易神疲血虚
脑力劳动可不是轻巧的劳动,这点应该很多人都有所体会。当思想高度集中,大脑高速运转,持续思考问题之后,那种疲惫的感觉比体力劳动更甚。传统医学认为,心藏神,脑为元神之府,思考主要由心与脑共同完成,如果长久思虑不息,会损耗较多的精气神,导致神疲精亏,出现血虚心慌、精神萎靡、面色无华、失眠健忘等症状。
《黄帝内经》提到,后世之人没有上古之人寿命长的原因之一就是“不时御神”,即不按照应有的时间节律去驾驭我们的神思。体力劳动耗神少一些,主要耗精气,但脑力劳动不仅耗精气,尤其以思虑最为耗神。精气的耗费还相对容易恢复,神的耗费就没那么容易恢复了。
神是先天之精生成的,由心所主宰,在人身居于首要地位,《黄帝内经》有“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的说法,惟有神在,才能有人的一切生命活动现象。脑力劳动者本就经常思绪万千,电子产品又时刻暗耗心神,若无专门修炼,想达到静心养神的境界谈何容易。
思伤脾,脑力劳动者是脾虚高发人群
《黄帝内经》指出“思伤脾”,人的情绪会影响到五脏,而忧思主要伤害脾脏。正常的思考问题,不会对身体健康有什么影响,过度思虑则会导致脾受伤。脑力劳动者通常需要反复思考,在凝神思虑、所思不遂等情况下,就会“思则气结”,导致脾的气机失调,从而引发一系列疾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