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的6月21日或22日。在年周期律中经历了秋凉、冬寒、春暖,以及立夏后的初热,到了夏至,才意味着真正进入炎热的季节,正如人们常说的,“不过夏至不热”。夏至后,气温将继续升高,并在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进入伏天。

关于夏至的养生,我们从夏至的习俗,日常的健康以及节气养生这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

夏至习俗。

俗语有言,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有吃面的习俗的。夏至这天来一碗西红柿鸡蛋面可以说是相当的不错。而西红柿鸡蛋面对于夏至节气而言,它不仅应景而且养生。
1、西红柿颜色红润,中医认为,红色补心。夏季在五行中属火,而心在人体五脏中也属火,因此夏季与心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夏季是养心的最佳时刻。
2、西红柿里面的维生素c以及番茄红素是十分丰富的,其中维生素c它可以抗衰老,提高个人免疫力,在熟食西红柿的时候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番茄红素。对于爱美的女士而言,番茄红素更可以抵抗夏季强烈的紫外线对于皮肤的伤害。
所以说如果大家对于面食还比较喜爱的话,在夏至这段时间,不妨给自己来一碗西红柿鸡蛋面。

第二、

日常健康。

从进入夏季开始,就不断有朋友说自己身体乏力没精神。
1、和夏季所特有的炎热潮湿天气有关系。
潮湿的天气它其实就是外界的湿气过重从而外邪侵入人体,一旦人体出现了湿气过重的情况,就容易出现湿气困脾。困倦乏力、昏昏欲睡,这些感觉它和湿气过重都有关系,所以我们就需要健脾去湿。
2、和一个人的作息时间有关。
比如有的朋友喜欢赖床睡懒觉,尤其是早上睡懒觉,就算睡到中午起床往往也是乏力、困倦。这种情况,其实和个人阳气不足有关系。
早上是阳气生发的时候,阳气生发的大好时间如果在睡觉,就会导致睡醒之后错过阳气生发的绝佳时刻。
中医有阳主动,阴主静说法,体内阳气不足,阴气较重就会比较乏力,不精神。中医也有动能生阳的说法,起床后略微活动一下让阳气进一步的生发,避免乏力这些情况的出现。

第三、夏属火,火气通心。

夏季,它主要的任务就是养心,而中医认为,心主神明,也就是我们的精神意识,它归心所主。一旦我们出现心气不足或者是心气过旺的情况,最容易体现在精神方面,外在典型的问题就是失眠。
所以说想要身体入睡,最起码你要做到心先入睡,尽量避免焦躁、易怒、压抑等不良情绪对心的伤害。

那么如何更好的养心入睡呢?

1、按揉或者是艾灸神门穴。它归属于手少阴心经,是心经的原穴,其本身就具有安神定志,帮助大家入睡的功效。
神门穴非常好找,它位于手腕横纹处,具体位置是从小指延伸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处。这个穴位在中医经络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经常被用于针灸或按摩来治疗各种疾病。其位置在手腕横纹上,使得它成为一个相对容易找到和操作的穴位,因此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经常被使用。
2、食用一些安神的食物。在夏初,是桑葚成熟的时间,桑葚大概在五月底六月初成熟比较多。它具有滋养心阴的作用。比如说我们感觉到的心烦、燥热、出汗这些情况,说明身体有些阴虚,或者说是心血不足此时我们食用桑甚就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几个养心的动作。

1、午睡。

心主神明,闭目养神其实也是在养心。少操心也是在养心。夏天的午睡很重要,时间不要太长,不要超过一个小时。

2、静坐。

在每天上午的时间,用三分钟时间就坐在那儿,什么也不想,把自己思想放空,让气血流畅流通,让心脏放松。

3、梳一梳后脑。

这里说的梳后脑就是“梳五经”的意思。它指位于头后部的“督脉、膀胱经和胆经”。“梳五经”即用手指从前额发际,向后一直梳到后发际。这个部位,正是督脉、膀胱经和胆经在头部经过的途径。
督脉,人体奇经八脉之一,它总督一身的阳经,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故称为“阳脉之海”。
督脉的主干经过头的背部,与脑和脊髓都有密切联系,“脑为髓海”,“头为诸阳之会”,“背为阳”。督脉总督一身之阳脉,对全身阳经都有调节作用。人体阳气借此宣发,是元气运行的通道,能激发肾脏的先天之气,提升人的精、气、神。
膀胱经位于督脉的两侧,而胆经位于头部的两侧面。膀胱经从头到脚,几乎贯通全身。膀胱经发生异常,就会影响全身,呈现各种症状。如头痛、视疲劳、鼻塞、肩背痛、腰臀痛、手部肌肉疼痛、关节炎,甚至食欲不佳、易疲劳、耳呜、听力下降等。刺激膀胱经,即可缓解不适感。
胆经是人体一条非常重要的经络,从头走到足。主要分布在头部侧面,躯干侧面,下肢外侧中间。因为胆承受大量的肝毒,很容易淤堵,进而影响肝脏毒素无路可排。梳胆经,可增加胆经气血流量,及时缓解肝脏压力,让人更加自信。
每天梳一梳,让我们更安定,这样我们就能养心神,有助于夏季养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