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中,血虚是指由于阴血不足所导致的一系列症状。血虚并非仅指血液的数量不足,而是指体内血液亏虚不足,脏腑、经络、形体失养,是血液的质量和功能出现了问题。

血虚的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头晕目眩、心悸不安、面色萎黄、失眠、神经衰弱、唇舌爪甲色淡,浑身倦怠乏力,妇女月经量少、色淡、后期或经闭,脉细无力等。这些症状表明身体的阴血不足,导致了身体机能的失调和不适。
《素问.举痛论》有云:“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血虚多因失血过多,思虑过度,饮食不调,劳倦过度,情志不遂,久病不愈或素体虚弱,脏腑虚损,不能化生水谷精微所致。
血液在维持人体健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血虚并非贫血,但它对人体的危害更加不可小觑。

一、血虚对人体的危害有多大?

1. 影响身体的基本功能
血虚会影响身体的基本功能,如视力、听觉、味觉等。根据《难经·二十二难》的描述,“血主濡之”,强调了血液对于维持身体各项功能的重要性。血虚会导致眼睛干涩、视力模糊,耳鸣耳聋,口干舌燥,甚至影响味觉的敏感度,使人无法正常感受食物的味道。
2. 影响神经系统和心理健康
血虚会对神经系统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灵枢》指出:“血脉和利,精神乃居”,强调了血液对于滋养神灵的作用。血虚会导致神疲、失眠、健忘、情绪不稳定等问题,严重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3. 影响女性健康
对于女性来说,血虚可能导致月经不调、闭经、少经等问题。由于血液的不足,女性的生殖系统功能受到影响,容易出现月经异常,甚至影响生育能力。
4. 影响免疫功能
血液在中医中也被认为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血虚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使身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疾病,且康复速度较慢。
5. 影响肌肉和骨骼健康
血虚还可能导致肌肉无力、骨骼疼痛等问题。由于血液的不足,身体的组织和器官无法得到充分的滋养,导致肌肉和骨骼的健康受到影响。

二、血虚主要因何而起?

血虚的危害既然如此之大,那血虚到底因何而起,日常生活中又有哪些行为会伤血呢?
血液对身体的影响内至脏腑,外达筋骨,对全身各脏腑组织起着营养作用。由各种原因引起气血亏虚所出现一系列的病证一般都可归纳为脏腑失于濡养、血不载气两方面所引起的。
1.脏腑失于濡养
脏腑失于濡养一般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色爪甲淡白无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皮肤干燥,头发枯焦,以及大便燥结,小便不利等。
心主血,肝藏血,所以血虚主要表现在心和肝两方面。心血不足就有可能会导致心悸,失眠,神志不安等。肝血不足可能导致面色无光,眩晕耳鸣,视物不清;肝主筋,爪为筋之余,肝血不足,就容易手枯甲裂。心为肝之子,肝为肾之子。虚则补其母,阳生阴长,在治疗时补心常兼补肝,补肝常兼滋肾。
2.血不载气
血为气之母,气赖血以附,血载气以行。血虚,气没有可以依附的主心骨,就变虚了,所以血虚常伴有气虚。若有此症,不但有血虚的症状,还可能有少气懒言、语言低微、疲倦乏力、气短自汗等气虚症状。血虚有时会导致气虚的慢性失血证。尤其是如果大失血,气随血亡而脱,大气下陷,努力呼吸像气喘一样,或气息将停,非常危险。
在日常生活中,外伤、用眼过度、暴怒、多思多虑、月经量过多、多汗盗汗以及熬夜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血虚。这些因素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血液的生成和滋养,从而导致血虚的症状出现。

三、如何调理血虚?

调理血虚的方法主要有健脾和胃、益气生血、补肾生血、祛瘀生血、解毒生血等等。
1.健脾和胃
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饮食有节制,脾胃运化功能正常,血液生成自然源源不断。因此,补血必先健脾胃,脾胃强健则生化之源不绝。常用的方药有四君子汤、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
2.益气生血
精血精血,以精化血,促进精化为血,则以气为动力。依据气能生血这个原理,常在补血药中,配以益气之品。常用的方剂有归脾汤、当归补血汤等;常用的补气药有黄芪、人参、党参、白术、黄精、山药、大枣等;配以养血之药,如当归、白芍、阿胶、熟地等。
3.补肾生血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能生髓,髓能化血。所以治血虚,可以补肾以填精,精髓足,血自旺。常用方剂有菟丝子饮、二仙丹等。常用补肾药有阿胶、巴戟天、附子、肉桂、首乌、熟地、枸杞子等。
4.祛瘀生血
精髓化血,禀于先天,养于后天,后天水谷之精微,五脏六腑之精,都是赖以经脉来输送,汇于血海,与肾之大络相会以滋肾,以充盈骨髓。如果气血瘀阻,脉道不通,就会造成骨髓乏养而枯竭,致使血液生化无由。常用方剂有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等。常用活血化瘀药,如当归、川芎、丹参、三七、丹皮、香附等。
5.解毒生血
不管内伤七情或外感六淫,郁久均可化火,火热之气最易耗血伤阴。内陷邪毒或七情郁火,会阻络成瘀,致使无法生出新血,因此需清热解毒。常用方剂有茵陈蒿汤、五味消毒饮、清瘟败毒饮等。常用清热解毒药有蒲公英、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黄连、大黄、紫草、茵陈等。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调整饮食、生活方式和药茶调理来改善血虚也很有效果,比如,经常食用黑芝麻、红枣、桂圆、瘦肉、鸡蛋等补血滋阴的食物,保持适当的运动和良好的作息,饮用医圣道医补血茶,都对调理血虚有帮助。当然,对于严重的血虚症状,建议采取正规的药物治疗。
文字整理/华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