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谧(215年—282年),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郡朝那县(今甘肃省灵台县)人。三国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他一生以著述为业,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除此之外,还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 、《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使他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享有盛名。特别是在针灸学史上,皇甫谧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被誉为“针灸鼻祖”,在道教中被尊称为“晏溢仙翁真人”。

浪子回头

皇甫谧出身于东汉名门世族,其曾祖父是东汉末年名将皇甫嵩,官拜至征西将军。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皇甫家族逐渐没落,到了皇甫谧父亲这一辈,仅仅是举孝廉而已。皇甫谧出生后不久,母亲就去世了,家道更加衰落。他被过继给了叔父,并随叔父迁居新安。

年少的皇甫谧十分贪玩,不思上进,20岁了仍游荡无度,犹不好学。《晋书·皇甫谧传》记载,某日他将所得瓜果进献叔母任氏,任氏云:“《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何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成仁,曾父烹豕从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纯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与我何有。”听了叔母的肺腑之言,皇甫谧幡然醒悟,自此改弦易辙,矢志苦学。彼时家境贫寒,无力买书,于是他便四处借书抄阅,“躬自稼轩”、“带经而农”,在农活的间隙都在看书学习。

发奋著述

皇甫谧爱读书,也善于思考,认为读书不可拘泥于一家,要能够“博百家之长,通古今之变”。26岁的时,皇甫谧发现汉代以前纪年残缺不全,于是研习古籍,博采百家,对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进行考证和补充,著得《帝王世纪》和《年历》,影响甚广。其后,他又接二连三地写成了诸如《高士传》、《玄守论》、《释劝论》等多篇名作,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声誉,也对后世文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42岁时,他不幸得了风痹症(风湿性关节炎),为了给自己治病,又悉心攻读医学,《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等都被他熟记,结合自己治病过程中的经验,又对医学著作加以汇总整理,“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最终编纂成中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

洛阳纸贵

洛阳纸贵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出自《晋书·左思传》。西晋时,山东有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左思,他来到了当时的都城洛阳,写了一篇名为《三都赋》的文章,讲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的都城风貌,文采飞扬。由于他没什么名气,口才也欠佳,当时的文人并不看好他的文章。左思将文章送给当时的文学家张华,张华越读越喜欢,并拿去给学者皇甫谧品读,皇甫谧阅《三都赋》后大为赞赏,欣然为其作《三都赋序》。有皇甫谧的作序推荐,《三都赋》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洛阳,文人们读了都赞不绝口,争相传阅抄写,一时间竟让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 价格大涨,“洛阳为之纸贵”。皇甫谧重才华轻门第,提携人才的这段故事,也成了千百年来文坛的佳话。

《针灸甲乙经》

医学著作方面,皇甫谧的传世之作便是《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即《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全书共12卷、128篇,前六卷论述针灸与穴位基础理论,后六卷记录各种疾病的治疗之法,包括病因、病机、症状、诊断、取穴、针灸和预后。

《甲乙经》在总结古典医学著作精华的基础上,对针灸穴位进行了归类整理,全书共收录穴名349个,明确了穴位的归经和部位,统一了穴位名称,并区分了正名和别名。此外,书中还介绍了大约150种选穴原则,这些对于临床的针灸治疗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同时,书中采用分部依线法,划分了头、面、颈、胸、腹、四肢等35条经络线路,详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针刺深度与灸的壮数。

《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全面的针灸学专著,被后世列为学医必读的古典医书之一。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曾说:“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可见其对后世医者影响之深,直到今日,我国中医针灸疗法虽在穴名上略有变动,但在原则上均遵循于它。皇甫谧也因此被人们尊为“针灸鼻祖”。

医学成就

01.皇甫谧是中医针灸腧穴学的建立者

02.皇甫谧是中医古典针灸体系的完成者

03.皇甫谧是规范针刺深度安全第一人

04.皇甫谧是针灸临床确立留针时间第一人

05.皇甫谧是首创化脓灸法第一人

06.皇甫谧是完善针灸禁忌第一人

07.皇甫谧是针灸孔穴名称标准化统一者

08.皇甫谧是子午流注临床实践应用的倡导者

09.皇甫谧是晕针现象的提出者

10.皇甫谧是滞针学说的临床验证者

11.皇甫谧首次单列妇科、儿科针灸治疗

12.皇甫谧是论述药源性危害的先行者

13.皇甫谧是白浊病的提出者、实践者

14.皇甫谧《甲乙经》生发了解剖学萌芽

15.皇甫谧是《伤寒论》验方推广传承第一人

16.皇甫谧是《伊尹汤液经》推广第一人

17.皇甫谧是传承《黄帝明堂经》第一人

公元282年,皇甫谧走完了68年的人生之路,其子遵其遗嘱,简葬于张鳌坡塬边,世人称之为“皇甫冢子”。纵观他的一生,饱经忧患,半生抱病,而又笔耕不辍,更为难得的是他高尚的品性,不追求荣华富贵,不阿谀奉承,淡泊名利,志向高远,这些无不令后人仰慕。皇甫谧去世那年,《针炙甲乙经》已成书传世,即使在一千多年的今天,依然为无数人祛除病痛发挥着神奇不朽的作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