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川煎,在中药方剂中属于泻下剂,被收录于首批《古代经典名方目录》中。方由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组成。

济川煎的出处

本方出自明代的《景岳全书》,其中“川”是由“三阴三阳,同流气血,故为人之川”化来,意指人体津液。因此顾名思义,济川煎以补肾而主津液通达之功,旨在滋润河川以行舟车。

原文记载其用量与服法为“当归三五钱,牛膝二钱,肉苁蓉酒洗去咸二、三钱,泽泻一钱半,升麻五七分或一钱,枳壳一钱,虚甚者不必用。水一钟半,煎七八分,食前服”。

济川煎的方义功效

本方具有温肾益精、润肠通便的功效。主治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症见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舌淡苔白等。

方中肉苁蓉味甘咸而性温,既能温肾阳益精血以治病本,又可润肠通便兼顾其标,补虚而不助邪,故为君药;当归养血润燥、润肠通便,既可助肉苁蓉补益精血,又能增其润肠通便之功,故为臣药;牛膝可补肾健骨,并能引药力下行有助于通腑降浊,此同为臣药;枳壳可宽肠下气,使腑气通降糟粕得以下行。泽泻可渗湿泄浊,浊去则精生,有以泻助补之用,且补中有泻、补不留邪。升麻可升举脾胃清阳之气,清阳得升则浊阴自降,有欲降先升之妙。以上三味共为佐药。

济川煎用药温润相伍,具有温肾益精、润肠通便之功。全方以补为通,寓通于补,泻不伤正;降中寓升,以升助降;补中有行,补而不滞。诸药和用使得肾阳得温、肾精得益、肠道得润,则便闭自除。故而《景岳全书》中赞其功效曰: “此用通于补之剂也,最妙最妙”。

济川煎的应用

本方为张景岳为治“便闭”之症而设。《景岳全书》原文记载其主治有“元气已虚致便闭不得不通者”、“产后大便闭涩”、“气瘕所致便闭”、“病涉虚损而大便闭结”四处。

后世医家均以此为根本,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主治范围加以扩展。如清代的《三订通俗伤寒论》中载“阴亏甚而邪实者…便闭已十余日,频转矢气,液枯肠燥,欲下不下…法当滋阴润肠,张氏济川煎润利之”;清代的《辨舌指南》中载“第三十,左白苔滑舌…若阴结,口渴而不喜饮冷,胸中痞满者,宜济川煎”;清代的《金匮启钥( 幼科)》中载 “小儿大便闭结,虽实证不可辄下,可用济川煎与蜜煎导法主之”等等。

可见,济川煎的主治范围由明代治疗气瘕、产后便秘、虚秘,至清代拓展到用于小儿便秘、目病、燥结、胸中痞满、冬温兼伏暑伤阴等症。

加减化裁使用:若气虚,原方加人参、黄芪;若有火,原方加黄芩;若肾虚,原方去枳壳,加熟地;若肠燥便秘日久,原方去泽泻,加锁阳、火麻仁。

在现代医学临床应用中,济川煎仍然被主要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如老年便秘、功能性便秘、习惯性便秘、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泻剂结肠、直肠内脱垂、肠易激综合征等。

其次被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心神经官能症、中风、阿尔茨海默病等;外科系统疾病,如骨折、痔疮术后、膝关节置换术后等。

除此外,济川煎还可用于治疗糖尿病、前列腺肥大、眩晕、心衰等病症合并便秘,亦或是符合本方中医辨证的均可使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