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周书·时训》曰:“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冻;又五日,雉入大水为蜃。”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立冬之后,阳气渐收,阴气渐盛,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的状态蓄养精气,为来年春天的生机勃发做准备。人体也应尽量做到“养藏”,护阳避寒是冬季养生的关键。

早睡晚起利“冬藏”

冬季气候逐渐寒冷,起居调养方面需要早卧晚起。也就是说,冬天可以适当睡懒觉。这样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而且应注意睡眠结束后不要起床过急过猛,让身体有个缓和的过程,先眨眨眼、动动手脚,再坐一会儿,然后起床活动,尤其是老年人更应该注意。最后要谨记穿衣保暖,保暖不仅能抵御寒气进入、预防感冒,还能起到保肾养肾的效果,对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保暖是预防疾病复发的第一要务。

进补之前先养胃

中医养生讲究“秋收冬藏”,人们开始大量进补,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胃部的负担,尤其对胃炎、胃溃疡等患者影响更大。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在食补中宜采用温补类粥品进行调理,在膳食中应多吃温性、热性食物。秋冬暖胃不仅仅是让胃感觉温暖,更重要的是能帮助调理脾胃,适应秋冬进补的需要。也就是说,想要食补暖身,先要让胃“暖”起来。当然,暖胃也要注意区分体质,一味进补易伤胃。羊肉、猪肚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暖胃食物。但不同的人体质也不同,有的人胃偏寒、有的人胃偏热,如果不管不顾地大量进食温补之品,有可能影响脾胃功能,甚至适得其反,导致消化功能紊乱,会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如胡椒属于热性调味料,对于胃寒的人来说是不错的暖胃食品,但如果胃热的人吃了,容易让胃火上炎,出现胃部不适。另外,秋冬暖胃不能只注重饮食,还要做好胃部保暖,及时增加衣服,夜间睡觉时要盖好被子,以防止腹部着凉、胃病复发。

运动身体宜舒缓

立冬之后,运动宜以静态运动为主,养阳气并使阳气潜藏。在运动项目方面,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十六段锦等。运动强度应以身体微微出汗为佳。过量运动会导致身体大量出汗,从而使阳气外泄,不利于冬季养生。运动应选择上午、下午或日照充足的时候,以免诱发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运动后要及时穿上衣服,以免着凉。另外,立冬之后还应注重“精神养生”,即在精神调养上尽力做到“力求其静,控制情志活动,保持精神情绪安宁”,以避免烦扰,从而使体内的阳气得以潜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