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常有“道无术不行”及“道寓于术”之说,认为行术就是演道。在众多道术中,符箓是其中最主要的。
什么是“符”?《说文解字》说:“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在古代,符是帝王下达旨令的凭证,它据有无尚的权威。后来方术之士,亦谓天神有符,或为图,或为篆文,在天空中以云彩显现出来,方士录之,遂成神符。或者说,天神授给了方士神符。神符之说,东汉已有之,如《后汉书·费长房传》说:“翁又为作一符曰:以此主地上鬼神。……遂能医疗众病,鞭笞百鬼,及驱使社公。”
东汉晚期兴起的五斗米道与大平道,开始大量使用神符。如《太平经》卷一至十七所说后圣李君传授青童大帝的二十四诀中,便有“服开明灵符”、“佩星象符”、“佩五神符”。认为服符水、佩符图均可以“灾害不能伤,魔邪不敢难”。服符水也称为“吞字”,因符“以丹为字”,故亦称“丹书吞字”。现在所能见到的道教最早的符字,便是《太平经》中所载的“复文”。《太平经》一〇八卷说:“欲除疾病而开道者,取诀于丹书吞字也。”符字、符图是天神的文字与图符,据有神威,吞符则是天神之旨令入人体中,佩符则是有天神护佑,因而有病自除,有邪魔亦不敢侵犯。又据《三国志·张鲁传》载,张陵“学道鹄鸣山中,造作符书”。道书中说太上老君授祖天师符图七十卷。五斗米道亦行以符水为人治病和以符咒召劾鬼神之术。魏晋南北朝造作符图及信行符图之术更盛,如《抱朴子·登涉篇》便说:“有老君黄庭中胎四十九真秘符,入山林,以甲寅日丹书白素,……辟山川鬼万精、虎狼虫毒也。”
“箓”本来是记录之意。一种“箓”是指戒录,即道教登真箓,也就是奉道人的名册,另一种则是指记录天神的名册。据《云笈七签》卷四十五《明正一箓第三》说:“箓者,太上神真之灵文,九天众圣之秘言,将以检劾三界官属,御运元元,统握群品,鉴骘罪福,考明功过善恶轻重,纪于简籍。”即依照天神的旨令,检劾三界官属之功过,同时也按他们的职责去役使他们。因此符、箓并用,统称“符箓”。“符”与“箓”总起来说,即依照天神所授信符,按诸神名册所定之职责,命令某神去执行。故掌握了符箓,便有了代天神役使三界官属的权威。
道教“三山符箓”,是指魏晋南北朝以后,龙虎山、阁皂山、茅山分传之天师、灵宝、上清三宗经箓。明以后统称正一符箓。
在坛醮祈禳等宗教活动中,常与符箓并用的还有禁咒、令、印。禁咒,亦称神咒、神祝,即天神的语言。《太平经》卷五十中说:“天上有常神圣要语,时下授人以言,用使神吏应气而往来也。人民得之,谓之神祝也。”对病人念禁咒,便能召神为之除疾。令,即依照官府公文语气对鬼神下命令,坛醮法器中有令旗,道士念咒中常有“急急如律令”之语。印,仿照官府之印所刻的天神之印,其作用略与符同。《隋书·经籍志》中说:“又以木为印,刻星辰日月于其上,吸气执之,以印疾病,多有愈者。”这种“印”至今犹为坛醮中的法器之一。
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云:“吾家法箓,上可以动天地,下可以撼山川,明可以役龙虎,幽可以摄鬼神,功可以起朽骸,修可以脱生死,大可以镇邦家,小可以祛灾祸。然得之在修,失之在堕”。由此可见,“符箓”是道家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缘得之者当倍加珍惜,勤修苦炼,多用以普济众生,方不负祖师传道真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