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药稍有留心之人都知道,中药组成种类颇多,有草木、矿物、昆虫、禽兽等,其中以草木最多,故“诸药以草为本”,统称之为本草,历代药书也往往以“本草”命名。那么,草根树皮,花叶果实,乃至矿物、动物,本是自然界常见之物,为啥能治病?
一.本草起源于上古
祖国医道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上古神农时代。《史记》记载:“神农氏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尝百草,始有医药。”《淮南子》载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搜神记》也写道:“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
炎帝神农是三皇之一,相传他通过鞭草木、尝百草的方式而感知到本草药性,是医药之祖。上古圣人相对后世之人更接近自然,其感知药性的方式,或是灵性内观,或是直觉体悟,我们已不得而知。但是神农时代尚无文字,医药之理只能代代口耳相传。
《神农本草经》成书不晚于东汉时期,并非一人一时所作,而其文浑朴,其义古远,古人追溯所自,署归神农。古人云:“医之有《本经》,尤学者之有《说文》也”,历代名医无不将《神农本草经》奉为圭臬。
二.本草治病因其性
三.见药知性有法则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